收录:共 10 条关于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 | 每页显示20 条 | 共1 页 | 1
|
知识库:什么是
胆道蛔虫病
|
|
疾病概述 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。蛔虫进入胆总管、肝内胆管和胆囊引起急腹症统称为胆道蛔虫病,祖国医学称之为“厥”或“蛔厥”,国外于1765年已尸解发现。其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,“症征不符”为本病特点,若不及时妥善处理,可引起严重并发症。 本病发病率与卫生条件有关,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,约占胆道疾病8%-12%,少数地区占胆道疾病的首位,多发于青少年。解放后,由于多年来管水、管粪等卫生、防治工作的结果,发病率明显下降,在大城市医院已成为少见病。多数胆道蛔虫病,可通过中西医结合,以解痉、止痛、消炎利胆、排蛔,并驱除肠道蛔虫等手段可治愈。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考虑手术治疗。 临床表现 1.儿童、青少年多见,常有驱蛔虫史。 2.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,间歇期宛如常人。 3.绞痛时伴恶心、呕吐,可吐蛔虫。 4.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。 5.腹肌软,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病。 6.间歇期无体征。 7.症状剧烈,但体征轻微,“症征不符”为本病特点。 该病以儿童和青年人多见。主要症状是腹痛,可以突然发生剧烈的上腹部疼痛,呈阵发性,持续一定时间后可自行缓解,间隙期可以完全不痛。常可伴恶心、呕吐,常见有吐出蛔虫者。静脉胆道造影、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 T型管胆管造影、 B型超声等检查,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。 |
|
找专家咨询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,请点击:伊问医答咨询 |